在不同規模的場域採用熱顯像與雷達,讓周界防護符合成本效益

本篇文章由 Mangus Lundegård 以及熱顯像與雷達全球產品經理 Niklas Lindman 共同完成。

部署署雷達科技與熱顯像可為廣泛的設施創造更有效的安全解決方案,從建築工地等小型設施到大型高價值設施,例如石化廠及太陽能發電廠。這或許令人感到驚訝,但是結合這兩種科技,甚至加入傳統可視攝影機的監控功能,實際上可降低攝影機數量及所需的支援基礎架構,同時促進更有效的人工監視與回應,進而降低總體擁有成本。

人們通常假設雷達與熱顯像科技必須各別使用,或者在部署時必須兩者擇一。實際上,它們的功能互補,甚至可以構成嶄新的周界防護法,因而開闢了全新可能。傳統上,熱顯像攝影機與雷達科技已作為單獨的解決方案加以運用,涵蓋單一場域的不同區域。在多數情況下,熱顯像攝影機保護圍籬或周界,而雷達則偵測周界內的人員與物體來提供區域防護。然而,結合這兩種科技,甚至輔以可視攝影機,例如 PTZ (平移/傾斜/縮放),或嚇阻工具 (如喇叭與燈光),可為想在周界建立緩衝區的現場提供重大優勢。

總結雷達與熱顯像科技

雷達科技與熱顯像能夠有效擴充視野,並且更早、更準確識別多個目標。由於雷達與熱顯像攝影機不依賴可見光,因此它們得以全天候偵測入侵。由於這些特性,雷達與熱顯像攝影機常用於輔助可視攝影機及音訊系統,為大型及小型設施建立強大的安全解決方案。根據監控區的配置與保全要求,雷達與熱顯像科技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共同運用。

通常,雷達作為圍籬內部區域的第二層防禦。然而,如果我們將雷達放置在周界並朝外架設,提供廣角監控,會如何?這代表提供保護的範圍不僅僅是周界或內部,更可超越周界來建立緩衝區,在早期階段偵測潛在入侵者,在其到達圍籬之前阻止他們。

雷達可傳輸無害的無線電波並根據電波的傳輸時間來測量物體的距離,可區分動態與靜態物體並顯示移動的距離、方向及速度。由於雷達不受惡劣天候條件影響,因此即使是雨天和濃霧,仍可持續進行有效監控。

另一方面,熱顯像攝影機偵測所有物體 (生物與非生物) 發出的紅外線 (熱),這些訊號會根據溫度的波長變化形成圖像。相較於可視攝影機,熱顯像攝影機可在更遠的距離偵測到人類、車輛及其他物體。

結合分析功能的熱顯像攝影機與雷達皆可將潛在目標分類為人類或車輛。儘管兩種科技都無法進行視覺確認,但它們具備一項重要優勢 – 增強可視攝影機的潛力。雷達科技與熱顯像可即時追蹤多個目標,雷達也可將座標傳送至攝影機,透過視覺評估威脅的可能性。

提高偵測準確度也可避免誤報,並讓保全人員根據威脅層級與行為做出最適當的回應,進而提升效率。由於雷達與熱顯像科技在周界建立了額外安全層,讓保全人員更有充裕的時間做出反應,採取最合適且有效的反應。這可能包含利用燈光照亮該區以嚇阻入侵者,以及播放聲音訊息。喇叭可向潛在入侵者發出危險警告或廣播保全人員即將抵達以阻止進入。

結合雷達與熱顯像技術

疊加不同科技得以提供更強大的偵測功能,在潛在入侵者到達周界之前預先發出警示。在圍籬朝外安裝雷達可建立緩衝區,當潛在入侵者接近時識別其身份。如果入侵者接觸圍籬,熱顯像攝影機能夠加以偵測,而影像攝影機 (如 PTZ) 則可提供影像辨識。結合兩種甚至更多科技優勢,可以提高威脅確認的準確性。

特別是依賴第三方保全的小型機構可結合這兩種科技以獲得優勢。在建築與工程界,建商與獨立工程公司擁有高價值的原料、工具與機械。越來越多保全設備安裝廠商結合了雷達、熱能與影像攝影機,來提高威脅偵測的準確性,進而作出更有效的反應。如果這三層防禦識別了入侵者,便可派遣保全人員快速到達現場以避免闖入。

降低總體擁有成本

根據監控環境的配置與保全需求,利用熱顯像攝影機、雷達科技甚至可視攝影機的巧妙組合可為現場保全創造最佳解決方案,同時降低總體擁有成本。採用這種組合方式可降低可視攝影機、安裝桿、纜線與外接燈光的數量。除了降低裝設的初始成本之外,這也可降低維修費用。除此之外,提高操作員效率,減少保全人員因誤報而出動,代表終端使用者的整體成本得以降低。

充分利用雷達與熱顯像的組合

在設計監控解決方案時,環境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以及偵測區的配置與物體如何影響可用科技的識別準確性。無論天氣如何,都能有效延長周界,不分晝夜全面涵蓋,部署熱顯像攝影機與雷達偵測的組合能夠提供更強大的保護。即使是較小型場所,利用雷達與熱偵測也更具成本效益,而非僅僅依賴可視攝影機。

在此處了解 Axis 熱顯像攝影機AXIS 保全雷達的更多資訊。